-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新年新气象,新年启新程。新年伊始,画里柚乡宣恩县李家河镇到处都洋溢着喜庆气氛,到处都有对乡村振兴、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土地托管好种田 种植作物多赚钱
1月28日,年味还没散去,李家河镇二虎寨村白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浩已在果园里忙碌了。
“这片白柚园是本村村民张凤云家的,交给我们合作社托管,她只管柚子丰收后卖成钱就行了。”谭浩介绍说。
65岁的张凤云,儿女或在外做生意,或在外务工,家里的柚子全靠老两口管理,正在她感到力不从心之际,二虎寨村白柚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柚园纳入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李家河镇扎实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采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主体+农户”“服务主体+农户”等形式,在耕、种、防、收、售五个环节全程提供长效服务,破解农作物“谁来种、谁来管、谁来收”这一现实问题。群众与合作社签订托管合同,只需缴纳服务费,合作社就负责提供白柚种植全程服务。目前,该镇5家经营主体共托管白柚基地1.1万亩。
“在农村,普遍现象就是年轻人外出务工,中老年人在家务农,忙忙碌碌一年到头收益甚少。长此以往,随着年轻人留乡越来越少,会出现大面积耕地面临无人可耕,最终变成荒地的现象。”谭浩说:“现在,农户将土地交给我们合作社代为管理,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既可以获得收益,又可以释放农村劳动力,从事其他的产业。专业的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种植,保证农户们获得更高的产出与收入。”
建好“四好农村路” 路畅景美惠民生
1月29日,大年初八,出门的好日子。金陵寨村村民朱明将父母打包好的腊肉、茶叶等土特产装上后备箱,准备出发。
“别送了,过几个月就回来看望你们,反正现在交通方便。”他安慰依依不舍的父母。
朱明在广州务工,年迈的父母在家中,每年他都会自己开车回来两三次,随着“张花高速”通车和“李三线”省际公路的改建,从前“车、马、邮件都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金陵寨村位于宣恩县李家河镇东南端,隔酉水河与湖南省龙山县相望,属边界口子村。连通李家河镇和龙山县石羔街道三元社区的省际公路——李三线,由于年久失修,道路损毁严重,两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要发展,先修路。”省农村厅驻金陵寨村工作队积极同三元社区沟通协商,双方达成协议,共同筹资整修公路。通过争取武汉对口帮扶资金700多万元,经过3个多月的整修,“李三线”变了样:路面由5米扩宽至6.5米,安装亮化路灯300余盏,道路两旁种满绿植花卉。
“以前,我们这里的路难走,进出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周末还有很多城里人到我的樱桃园和农庄休闲游玩。”金陵寨村村民蔡立勇指着村前改建扩宽的公路,笑得合不拢嘴。
共同缔造显成效 幸福生活让人慕
夜幕降临,李家河镇川大河村土家活态田野公园的广场上,音乐准时响起,大妈们踩着节奏跳起广场舞步。返乡的人三五成群,呼朋唤友,唠着家常,怡然自得,好不自在。
“这次回来,发现我们村又变样了,环境更加整洁干净咯。”“是啊,现在政策好,搞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路扩宽了,家家户户修了特色院墙,栽花种草的,还修起了漂亮的卢家院子,看着都舒心,生活质量比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问一答间,幸福感油然而生。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李家河镇在19个村(社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让茶余饭后的群众有去处、有玩处。
“春节期间,我们每天晚饭后都会在村文化广场上表演节目,大家平时都在外打拼,过年期间聚一聚,很有意义。”金陵寨村村民朱双说。
高桥村2组返乡村民更是惊喜地发现,以前的山村,一到夜晚,全部是黑漆漆的一片。如今村道两旁都已经装上了路灯,出门再也不用打着手电筒。村里的很多地方还放置了垃圾桶,定期有专门的车来清理,大大缓解了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
乡村的变化,远远不止这些。农田里,一排排白色大棚整齐排列,精品蔬菜、特色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良好;村寨中,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掩映在绿树青山中;养鸡、养猪、种植经济作物,致富不再背井离乡,大家荷包愈发“鼓起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徐兰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