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孝感打造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成效如何?
湖北日报 2023-01-11 10:39:54

俯瞰孝感市高新区邓家河湿地公园。

近年来,孝感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全面推进小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等海绵化建设,陆续打造槐荫公园、老澴河等区域海绵体,保护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水环境。

2021年6月,孝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按规划,3年内将投资282亿元系统化全域推进。

缓解城市内涝

海绵元素“遍地开花”

孝感河网发达,水系众多。城区由于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老化等问题,每逢汛期,城市内涝几成顽疾。

“遇到下大雨,只能依靠管道沟渠排水、泵站抽水。”孝感市海绵中心负责人丁文川坦言,传统的城市建设方式让城市就像一块巨大的水泥板,雨水漏不下去,很容易积水。

建设海绵城市,缓解城市内涝是重点。近年来,孝感在市政道路、老旧小区改造、公园绿地等建设项目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不断提升城市排涝能力。

改造后的澴川路,双向6车道的沥青路面平整开阔。很少有人知道,路侧的绿化带是一个隐藏的“海绵宝宝”。

孝感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工程师何晶介绍,两侧绿化带所有园建铺装均采用透水性材料,铺装下面设置有雨水收集管,小雨时直接汇聚至下沉绿地,雨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则通过雨水支管排入市政管道。

孝感市林业局宿舍区位于城区广场街道文化路社区,由于配套设施老化,小区雨天路面积水、地下管道“返水”是常有的事。

2022年3月,该小区尝试“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在进行雨污分流管道改造时,由下往上依次铺设土层、隔水层、蓄水层、透水布和沙层,最后铺设透水混凝土路面,让雨水可渗透、缓慢消纳。近1600平方米的公共地面也分区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铺设。

据统计,2022年城区147个老旧小区,按照宜改则改、应改尽改原则,全部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在东西杨路上的一处景观绿廊,何晶拿出一瓶矿泉水,直接倒在人行道的地面上,几秒钟路面就将水全部吸收,只留下水印。何晶告诉记者,这并非普通沥青路面,该混凝土路面比一般的路面孔缝更大,更易透水。

为实现雨水落地就被吸走,绿廊地面还藏着不少“吸水高手”。何晶说,绿廊人行道两侧铺设有下凹式植草沟、廊区配备3个雨水花园,都是为了方便排水蓄水。生态停车场内,路面采取放坡设计,每个停车位还设有植草砖、雨水口,将雨水引流到植草沟,一路缓冲、净化传输到蓄水池,再缓排至市政管网。

“充分利用自然力量来排水。”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工程师唐宇介绍,近年来,孝感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让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成为海绵体城市建设的载体,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

东西杨路上的绿廊公园。

修复水生态

打造水乡园林城市

海绵城市,不仅能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还要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城市“海绵体”,不仅指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也包括河、湖、池塘、湿地等水系。眼下,孝感已建成槐荫公园、邓家河湿地公园、老澴河等共10平方公里的“区域海绵体”,增加蓄水滞水能力300多万立方米。

槐荫公园位于孝感老城区与东城新区交界处,槐荫河两侧,南起老澴河,北至京广铁路,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城中人工湿地公园。

步入公园,地面所见皆铺设大量的透水砖,同时建设了低于周边城市路面的生物滞留池、生态调蓄池塘等,将收集和层层过滤后的雨水,用作灌溉绿化和补给公园水体景观等。

“不仅是对雨水的利用,还包括对污水的控制和排放功能。”在老澴河与滚子河河口交界处,丁文川带记者来到老澴河尾水净化湿地。

这片人工湿地占地4万平方米,毗邻孝感市污水处理厂。湿地开阔处设置多个形态各异、底部铺满碎石的集水池。家家户户排放的污水先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至集水池,经过沉淀净化后作为生态补水回流河道。

“建设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既刷新颜值,又提升气质 。”丁文川介绍,未来孝感将进一步强化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拓宽城市三大内河通道,形成城市三大海绵体,真正打造成为城市天然雨洪通道、滞蓄洪空间、水净化空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通讯员 毛诚 何任飞 江车)

责任编辑:彭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