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解放战争时期,有一场战役决定了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为迎接全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打响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第一枪”,这就是发生在黄冈市蕲春县漕河镇的高山铺战役。自2021年被列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后,高山铺村开始了“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辉映”的蝶变。
高山铺村位于蕲春县漕河镇东北部,古时因蕲州官府在此置递铺(邮传驿站)而得名,是一个有着厚重红色历史的胜地。近日,记者来到高山铺村,追寻红色印记。
打响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第一枪
1936年,坚持鄂豫皖苏区斗争的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高敬亭率部在大别山区3省51县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转战蕲春高山铺与敌周旋,连克连捷,突围脱险,沉重打击了敌人有生力量。
全国解放战争开始后,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由战略内线转向战略外线、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条件基本成熟。随着敌我战略格局与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出击中原和内外线配合作战的方针,作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进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和部署,逐步形成完整的战略进攻布局体系。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军大别山南侧、长江北岸后,面对国民党军咄咄逼人、步步紧追的困局,主力军决心要打一场歼灭战。
1947年10月,晋冀鲁豫解放军集中11个旅的兵力在蕲春高山铺、清水河一带设伏“口袋阵”,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歼灭国民党军1.26万余人,取得了挺进大别山后第一次重大胜利,打响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第一枪。
高山铺大捷,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典范,标志着刘邓大军“已经在大别山站住了脚”(毛泽东语),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企图破坏我野战军在大别山立足生根的“追歼”计划。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群众的革命热情,提高了部队在无后方的条件下作战和在山地作战的信心,为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站稳脚跟、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高山铺战役后,湖北地区成为解放战争后方作战的基地之一。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从蕲春大道转到308省道,一路向东南行驶,高山铺村的入村标志——“红色行军线”标牌格外引人注目。
扛着枪的战士铜像、举着国旗的红色剪影浮雕、高山铺战役文化墙、将军亭,一一映入眼帘,红色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打造了高山铺战役纪念馆,修缮了红色行军线路、高山铺战役战壕、上河桥行军古桥、邝铁烈士墓、练兵场等红色遗址遗迹,让村民和参观者们有了更多感受红色历史的地方。”高山铺村党委书记李能胜介绍说。
为了活化红色记忆,蕲春县组织撰写了邝铁血染大别山、断后部队锁口袋等10个高山铺战役红色教育特色课程;依托黄梅戏剧团,开发高山铺战役红色情景剧;因势利导组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宣讲团,深入开展红色故事宣传。
今年夏天,“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走进高山铺村,吸引了300多名村民到现场观看。演出还在线上同步直播,有网友留言道:“如今乡村美如画,不忘前辈打天下,继承先烈革命志,乡村振兴传佳话!”
拓展红色质效,离不开发展集体经济。
目前,高山铺村已建成蕲艾、油茶、油橄榄、山楂示范基地,共计3000余亩。当地沿红色行军线路流转平整土地300亩,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特色瓜果采摘体验基地,发展乡村观光农业、农家乐采摘经济。村集体、群众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实现增收,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据测算,红色旅游、生态采摘观光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为本村及周边群众提供200个务工岗位。
“共同缔造”共享幸福
在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过程中,高山铺村“两委”通过塆组会、院场会、小组长会、村民代表会等方式征集群众意见,坚持“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路径抓手,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与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相结合。
今年4月的一个夜晚,一场动员村民流转土地建设瓜果采摘基地的塆组会在高山铺村“红星之家”展开热烈讨论——
有的村民想将农田一次性卖给村集体,村干部耐心解释,按照国家政策,基本农田只能流转,不能用作非农用途;
有的村民担心十年的合同周期太长,村干部则表示,物价上涨,担心是正常的,满一定年限后会重新签订合同、调整流转费;
一些村民还提出想在流转后去基地打零工的请求,村干部一一记下……
李能胜介绍,过去在村委会开会时,容纳人数有限,如今有了“红星之家”等固定场所,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更高了。“村民愿意来开会,就成功了一半。”李能胜说。
依托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参与,村民积极参与“共同缔造”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村里要改造临时战地医院旧址,村民余娥尔大力支持并提出意见:“站在这儿一眼望过去,采摘大棚整整齐齐,周边树木绿油油,环境真好,这里可以搞一个素食馆,卖些小纪念品,让来参观的人进来歇歇脚,感受红色革命气息!”
不少村民年纪大了,只会用“砖头机”。村“两委”经常向他们介绍村里的工作动态,并了解情况、征集意见建议。遇到重大项目推进时,多次召开动员会,并上门宣传政策、找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法。
对此,高山铺村六组村民周胜全说:“作为普通村民,我感觉到了自己被需要。”
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需要党员和群众携手并进、共同努力。高山铺村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时,村民主动参与清杂;在绿化村委会纪念馆广场花坛时,老书记汪国安主动捐赠自家老房子门口的一棵古樟树。
汪国安说:“村里近两年发生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大家要有‘舍得’精神,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尽自己一点力量,支持高山铺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相信未来的高山铺会越来越美。”
看着荒田变绿、村庄越来越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李能胜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全体村民已作好准备,借助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契机,赓续红色精神、挖掘红色资源,为建设幸福家园贡献力量,高山铺村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胡宸锋 柯玲昌 邓栋华)
延伸阅读:
解锁“红色村”蝶变密码
近年来,高山铺村锚定“走在前列、奋进百强”目标,围绕“红色漫卷、热土高山”改革主题,紧扣“一心一轴一环、多节点五基地”改革建设思路,探索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增收相结合的有效路径,对标建设集红色美丽村庄、旅游村庄、产业村庄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党建引领示范点、红色记忆根据地、鄂皖大别山美丽休闲村和乡村旅游主线路。
依托红色资源,深化革命历史教育。挖掘内涵,打造红色教育课程,立足村庄实际,用好红色资源,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撰写邝铁血染大别山、断后部队锁口袋等10个高山铺战役红色教育特色课程。整合资源,让红色遗址更加鲜活,完成红色行军线路、高山铺战役战壕、上河桥行军古桥、邝铁烈士墓、练兵场等红色遗址遗迹修缮工作,新建高山铺清水河战役纪念馆,总建筑面积约785平方米,分为运筹帷幄、烽火战场、军民鱼水、英雄万古、红色蕲春五个部分进行布展,追溯红色印记。多元融合,丰富红色教育形式,把高山铺战役故事纳入清廉蕲春建设红色教育重要内容,依托黄梅戏剧团,开发高山铺战役红色情景剧;通过招商引资、孵化培育等方式,成立高山铺红色旅游公司,协同推进高山铺党员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开展红色培训,吸引外地学员接受红色教育,大做红色旅游文章。
展示红色风貌,建设生态美丽村庄。高效率打造红星之家,大力开展拆违、清杂、填方工程,新建旅游公厕2座,对2个破旧老塆开展环境整治,新建塆组便民服务点2个。高质量打造便民服务,修建休闲步道1200余米,刷黑道路2.3千米,栽种绿化树木3200余棵,安装仿古路灯70盏,整修塘堰4口,新建游客服务中心一处。高标准打造红色线路,以高山铺清水河战役纪念馆为中心,以战时行军线路遗址为轴线,以口袋战环抱地势为线路,高标准建设石墙追忆、饮水思源、鱼水一家等多个红色景观节点,点缀了红色文化墙、将军墙、解放亭、战壕遗址、红色驿站等观光节点,人居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强化红色保障,筑牢乡村振兴基础。持续优化环境,紧盯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和美丽村庄建设目标,修建道路两旁人行道、下水道、花坛,铺设人行道彩砖,对核心区200户污水进行综合治理,铺设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引入3个市场主体,发展5家农家乐,建设规范化停车场。不断加大投入,2022年,高山铺村在整合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第一期1500万元投资的基础上,主动对接3家红色美丽村庄规划团队,计划再追加3000万元资金,扎实开展二期项目建设。坚持统筹推进,按照统一设计标准,进行环境治理、立面打造,通过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加强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抓紧推进完善景观节点和路网配套设施,提升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品质。(蕲组轩)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