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武大口腔17家门诊部 优质服务下沉至社区
极目新闻 2022-12-30 07:20:55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蒋楚剑 李贤

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是各级公立医院加强党对医院全面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近年来,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坚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工作新模式,持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驱动力,持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深化医教研协同,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新体系、新平台。

启航新征程,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将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开拓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速向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家区域口腔医疗中心的目标迈进,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做实高质量发展优势,攀登医疗技术高峰

医疗技术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而创新是推进医疗技术发展的关键动力。

2020年8月20日上午,武大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专家在本部远程医学中心通过5G网络和三维导航技术,“分身”到300公里外的襄阳市口腔医院,与手术医生“合体”,为襄阳11岁的重度唇腭裂少女丽丽(化名)精准“变脸”,完成了国内首例5G“数字孪生”远程导航手术。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院长尚政军表示,将5G远程医疗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让远程指导更安全、更精准是武大口腔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2022年,该院主导的《颌面外科远程智能诊断与手术三维导航系统》项目入围“武汉市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智慧医疗领域)”。

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远程医疗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也成为了医院技术创新的加速器。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颅颌面畸形,唇腭裂修复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鼻牙槽骨塑形技术(PNAM)是目前最常用的新生儿术前矫形技术,但传统的PNAM矫治存在复诊频繁、疗效稳定性不足、难以推广等缺陷。

由该院正畸一科主任贺红、主任医师袁文钧带领的研究团队从2014年开始,着力于利用数字化的方式对其进行改进,创建了唇腭裂数字化PNAM(DPNAM)治疗体系、发明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矫治器,实现了PNAM技术由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的跨越,达到本领域国际领先水平。

扎牢高质量发展根脉,提升学科综合实力

高质量学科是一所医院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该院科研办公室主任何淼介绍,医院党委、各级领导一直都很重视学科的发展,在人才梯队计划和青年人才出国留学的计划合力作用下,十三五期间,医院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原创性成果,2017年和2021年两次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

依托武汉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十三五期间,该院在交叉学科领域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张玉峰教授团队通过多学科交叉,针对牙周病各进展时期,开发了一系列牙周再生功能性材料;陈刚教授团队借助纳米生物医学交叉,为早期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了快捷准确的方法;孙志军教授与物理学科合作研究纳米技术在口腔肿瘤检测和治疗中的应用,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展望十四五,何淼表示,该院将实行医工结合计划,加快推进与化学、材料、机电、信息等多门学科交叉合作,建立纳米技术与口腔创新生物材料实验室、口腔疾病人工智能诊疗开发与应用实验室、口腔虚拟现实与智能导航信息化实验室、口腔数字化与3D打印实验室等学科交叉研究平台。

除了将交叉学科作为医院未来学科建设一个必不可少的增长点,临床研究也将成为下一个阶段的主要着力点。十四五期间,医院将以临床问题为目标导向,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更加重视临床研究以及转化研究。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打造人才磁场效应

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实力的比拼归根结底是人才的比拼,特别是一流顶尖人才,是实现医疗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是医院学科建设的脊梁,直接关系医院高质量发展。

回首一路走来的历程,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张玉峰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而这幸运背后离不开医院提供的科研平台和一系列人才扶持计划。

硕士时,张玉峰选择了口腔种植专业方向,希望利用种植牙解决失牙的问题,但牙齿缺失后骨头就会萎缩,现有植骨材料的成骨效果不太理想。2008年他在澳大利亚国立卫生研究基金的资助下去昆士兰理工大学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希望能在骨生物学领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后他又申请去到瑞士伯尔尼大学,接受口腔种植的临床培训。

在医院及武汉大学的人才梯队计划支持下,课题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团队开发的血浆基质新技术,只需将静脉血里的有效成分结合骨粉、骨膜,就能有效帮助骨头生长,促进软组织再生。这一技术的临床运用,不仅能减少治疗过程的痛苦,还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软硬组织的愈合,缩短患者最终戴牙的时间。

从2004年考入武汉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开始,这所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背景,也为该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主任医师陈刚的科研之路提供了强大助力。

读书期间,陈刚开始从事口腔肿瘤方面的研究,科研过程中,陈刚发现肿瘤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通过常规的显微镜和成像技术无法看到,这对于肿瘤免疫的研究造成了一定阻碍,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化学的方法来解决。2013年,他去到武大化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12月,又成功申请去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结合临床进行肿瘤免疫治疗机制的相关研究。

回国后,在医院的大力扶持下,他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团队,针对如何快速判定患者是否适合免疫治疗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团队的努力,如今这一判定过程仅需通过血检就能完成,和传统的组织活检方式相比,便捷性、灵敏性和特异性都有了大大的提高。

推动高质量协同发展,优质资源不断下沉

再高端的医学,最终还是要为老百姓服务。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下沉与区域均衡布局,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1990年,武大口腔医院第一家院外门诊部——汉口硚口区武胜路门诊部开诊,此举在全国首创“牙医进社区”模式。2013年,武大口腔医院第九家院外门诊——中商广场门诊部在中商广场开业,成为全国首家入驻商场的口腔机构。

32年来,该院陆续在武汉三镇和宜昌共开设了17家分门诊部,与本部保持专家、技术、服务、收费“四统一”,新模式使优质服务下沉至社区及商圈,最大范围地辐射周边老百姓。

“哪里的群众有需要,哪里就有武大口腔人的身影!”5年来,医院派出医护及行政人员70余人次参加援疆、省委组织部“博士服务团”帮扶工作等活动,言传身教把医疗技术留在来凤县等受援地,培养了一支支带不走的“武大口腔后备军”。

海南省三沙市高温、高湿、高盐气候致当地居民牙科疾病高发,因交通不便和三沙市人民医院原未开设口腔科等原因,他们的疾病得不到预防和及时治疗。武大口腔派出5G远程医疗技术人员及医务人员上岛服务,支援三沙市口腔医疗建设。目前,该院在国内外的远程医疗协作单位已达160家,覆盖国内24个省、市、自治区,远及非洲地区。

2023年,占地6万平方米的光谷分院即将投入使用,与本部“合体”后,将形成以院本部为主、光谷院区和17家分门诊部为辅的“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新格局,更好地满足华中地区乃至全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口腔健康需求。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光谷分院

责任编辑:赵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