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武汉24条措施推动中小企业全力拼经济
湖北日报 2022-12-14 09:03:06

长兴集团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制造电气设备。

【编者按】

“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强调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武汉已经在行动。

日前,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小企业突破性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24条政策,重点从加快企业成长、缓解融资困难、推进市场融通、推动政策落实、构建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推动中小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生力军”,也是进一步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推动器”。

武汉市、区两级“搭平台、聚人才、落产业”,激发广大中小企业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加大投资的信心。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多方走访,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计划。

民营企业家干劲满满

陈炼组织的武汉市第二届“东青杯”篮球赛(资料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黄立 彭辉

“华中第一”要冲刺“全国第一”

一瓶500克的汽水,仅放入0.01克的柠檬酸或甜味剂,就能调制出口感酸爽、风味宜人的可口饮料。

正是凭借这万分之一不到的食品配料生意,湖北鑫全丰控股集团成为华中地区市场占有率最大的食品配料贸易商。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当天,我们在东西湖注册了‘鑫全丰’新品牌,重组整合原有产业链,更好聚焦食品配料主业。”12月5日,鑫全丰控股集团董事长蒋喜告诉记者,“选在这一天注册,也代表了我对湖北、武汉和东西湖的信心。”

星光不负赶路人。过去三年中,鑫全丰凭借在行业内积累的良好口碑,成功扛住疫情冲击,营收规模以每年30%以上的比例增长。

展望明年,蒋喜更是信心满满:公司新总部大楼将于明年正式投产,新建成的研发实验室将使公司的研发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能够更好地为下游企业提供产品创意、配方研发、工艺生产一站式全套解决方案,并实现大健康领域的整合生产,从供应链、ODM代工向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闭环”迈进,“我们也希望借此向‘全国第一’进军。”

蒋喜是浙江台州人,父母1988年就来汉经商,从100平方米的小作坊起步,经过十余年打拼创办了一家食品原料公司。2002年,蒋喜大学毕业后来到武汉,接手了父母的产业,慢慢发展壮大。2008年时,她在东西湖拿下了一块工业用地,建设中体科技产业园,如今规模已近7万平方米。

东西湖也成为蒋喜的发展福地。依托这里发达的食品工业,她聚焦食品配料业务,大力拓展上下游产业链,迅速打开了市场。如今,鑫全丰的产品已经覆盖了饮料、冷饮、糖果等十五个大类。在上游,鑫全丰与全球1000余家企业合作,采购香精香料、天然色素、果蔬汁、功能糖等原材料,其中不乏全球前十的供应商;在下游,鑫全丰为盼盼食品、统一食品、元气森林等3000余家食品生产商供货。

如今,随着公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提升,对食品配料的要求也从只追求美味向追求健康转变。为此,鑫全丰自建研发团队,在健康配料上做起了“加减法”,一方面是减糖、减盐、轻加工,让配料的负担更小,另一方面是加营养,使食物能够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健康,促进肠道健康等。

新篮球馆将迎来首批小球员

12月7日,在东西湖区金北一路一家小型工业园里,95后小伙陈炼新装修的篮球馆藏身于一家汽修厂的二楼,显得与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选址在这里,一是看中租金便宜,二是工业园对面就是一所新小学,正是我的目标客群。”

走上二楼,球馆已完成装修,进入收尾阶段。1000平方米的空间里安装了七八个篮筐,赛事级木地板刷上进口油漆,整体黑白配色,满满的美式球馆风格。

陈炼是东西湖本地人,从2015年读大二开始,他就每年利用暑假时间在吴家山开办公益篮球培训班,免费教孩子们打球。2017年,他本科毕业后就回乡创业,创办了一家体育公司,专门从事青少年培训和赛事运营,并经营有一家球馆。“希望能为校园篮球运动的推广做些贡献。”

5年来,他与本地多家中小学校开展深入合作,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形式,为学校提供篮球训练,培训篮球社团和校队,组织班级联赛等,他还创办了东西湖区“东青杯”篮球联赛这一赛事IP。

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中小学线上上课,陈炼的培训业务和赛事活动也大受影响,企业营收也始终未能突破300万元的规模。不过,陈炼始终坚持自己所选择的方向,“疫情之后,人们对运动与健康的重视程度肯定会大幅提升,青少年篮球肯定大有可为。”

所以,今年下半年,他在工业园里签下多年长约,打造一家全新的球馆。“疫情过后,相信春天总会到来,中小学线下开学后,这里很快会迎来第一批小球员。”

政策利好

送到企业心坎里

疫情三年间坚持投入研发资金3000万元,形成了150余人的研发团队,拥有国家授权专利两百余项,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装备研发制造能力……

这是武汉长兴集团过去3年交出来的亮眼成绩单。12月10日,东西湖区女企业家协会会长、武汉长兴集团总经理李蕾表示,武汉市出台24条举措服务企业,思路有了明显变化——从讲结果到注重过程和方向引导,“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把政策精准送到了企业心坎里,让企业能够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长兴集团于1992年创立,是国内率先拥有交流、直流牵引全系列产品国产化、轨道交通直流供电与充电一体化技术和完整产业链的品牌企业,拥有从研发、设计、制造到销售、施工、运维,从强电到弱电,从交流到直流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供配电系统供应商。

直流供电设备领域,此前由于技术受制于人,长期被国外厂商卡脖子,一直是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中的拦路虎。2009年前后,长兴集团与相关研究所合作,将研究所科研成果市场化,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突破核心器件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直流牵引供电系列产品。

自2013年起,该设备先后被武汉地铁多条线路采用。2014年底,正式运营的武汉地铁四号线二期,系国内首次全线成功应用全国产化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这打破了国外垄断。至此,我国成为少数掌握该系统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地铁供电系统全部实现中国制造。“成功推进直流牵引供电技术国产化后,我们没有停下脚步。”李蕾介绍,企业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将城市有轨电车供用电技术纳入了新课题,最终研制出“牵引整流箱式变电站”和“超级电容有轨电车充电装置”,并于2017年成功赋能华中地区首条现代有轨电车——车都有轨电车T1线,电车从进站起,10秒左右便可完成充电。长兴由此成为全国少数几家能够提供全系列解决有轨电车供电系统整体方案的企业之一。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进步,设备越来越智能化,要掌握的技术也越来越难,这也是民营制造业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因此,我认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必须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提升团队技术能力,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李蕾说。

近年来,长兴集团在科技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迅速向智能电气(电网)、智慧交通、智能运维、清洁能源等领域拓展。下一步,集团将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强企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不断完善研发平台体系建设;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强化技术人才队伍打造;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全国十佳农民”的 农耕研学梦

“华豆源农耕研学馆”里的中国传统农具展示区。

王建兵在大棚里检查新试验的四季豆产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刘仪聆

王建兵,2020年度“全国十佳农民”,来汉创业十余年,先后创办了武汉金色惠农生态农业合作社、湖北食汇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华豆源农业产业园,带领农户年销售近1亿元。

眼下,他又萌生了新的创业想法:将230亩新种植基地打造成农耕研学基地,让更多青少年感受中国农耕文明的伟大与智慧,“让更多孩子了解农业、爱上农业。”

明清农具展现中国农耕智慧

12月8日,走进武汉金色惠农生态农业合作社,一座占地1500平方米华豆源农耕研学馆,呈现在眼前。

其中,进门左侧便是核心区域——中国传统农具展示区。

“一犁杏雨”“三径桑云”,该区域以清康熙《御制耕织图》中21幅耕图为纲,展示了浸种、耕、耙、耖、碌碡、布秧、淤荫、拔秧、插秧、一耘、二耘、三耘、灌溉、收刈、登场、持穗、簸扬、砻、舂碓、筛、入仓等水稻生产的主要耕作环节。同时,每一幅图后还对应着使用的农具,如耙、耖、蒲滚、耧车、翻车、砻、水车等。

王建兵介绍,这些农具都是他过去十多年间从长江流域、湘江流域以及古云梦泽一带收集而来的,其中年岁最大的是明代用于磨米的木器“砻”,还有清代的量器升、斗、斛等,其他农具基本也是解放初期的老物件。“整个展厅的设计布置都是在湖北设计工程学院、华农、江大的专家教授指导下完成的。”

“我们马上要开办的农耕研学班,这里就是第一课堂,希望让孩子们通过这些实物感受到中国古人农业耕作的智慧与不易。”王建兵表示,目前正在抓紧研发相关课程,并已试课20余节,非常受中小学生的欢迎。“预计到中小学恢复线下教学后,研学课程将正式上线。”

“全国十佳农民”率领农户致富

王建兵是河南开封人,14年前来到武汉打拼。2012年,他成立了武汉市金色惠农生态农业合作社,开始探索“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他按照标准化生产的思路,给入社农民统一提供农资和技术指导,把田间地头变为“生产车间”,对于按照标准种植的农产品进行回购、统一销售。

经过艰辛探索,金色惠农生态农业合作社开启了基地到餐桌无缝对接的直供模式,凭借优质的食材、快捷的服务,实现了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的营销模式。目前,订单直供的企事业单位共116家,已连续11年为省委老干处生活服务中心供应食材,经过八年的发展,2021年合作社销售收入达到9600多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超5.7万元。通过加入合作社,已有269户社员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为给广大市民提供绿色、安全、放心的食材,王建兵还推行生态种植、全程可追溯、长效运行的安全生产机制。在他的带领下,通过实施绿色防控和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技术以及土壤改良,实现食用菌和蔬菜产业协同发展;投资60多万元修建沼气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累计拥有近30项著作权、专利发明和“绿色农产品”认证。

在2020年武汉“战疫”期间,王建兵为武汉部分医院、学校、方舱医院、社区和隔离点配送各类农产品4590吨;收购农户积压农产品420吨,并向武汉几大医院和社区捐赠蔬菜、水果24吨,当年获评2020年度“全国十佳农民”、2021年度“全国抗疫突出贡献农民”。

在这里看到农业的现在与未来

2020年,王建兵与江汉大学湖北省豆种植物工程中心合作成立华豆源农业科技创新园,开展育成豆类蔬菜种子资源保护、新品种和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应用工作。

两年来,华豆源已成功将鄂豇豆12号、14号在全省推广种植了1.1万亩,产量增加了15%,平均每亩提高了收入3700元左右。目前,华豆源已被中国农技协评为湖北东西湖豆类科技小院,被武汉市科协评为武汉市专家科创工作站,同时获得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第一批创新中小企业、武汉市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

有了这些科技的“加持”,如今,整个种植基地都被王建兵改造成了农耕研学教学以及品种试种示范展示基地。

在种植大棚里,学生们可以看到正在试验种植的3个豌豆品种,其中两个品种处盛花期,一个已经挂果,将打破春节前后武汉吃豌豆、荷兰豆没有本地产品的空白。

在合作社入口处,学生们可以看到抛荒土地如何复垦:将土地表层50厘米深度以内的水泥块、砖渣、玻璃等建筑垃圾进行清理后,首先种植豆科植物。因为豆科植物具有生物固氮效率高、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生长迅速、生物量大等特点,仅需1—2年就可以使土地恢复肥力,有效实现土壤二次改良。

在生产基地里,学生们还可以看到如何通过建立农业物联网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做到“生产有标准、产销有记录、质量有检测、全程可追溯”,确保食材的安全性和原味性。

“如果说,中国传统农具展示的是中国农业的过去,那么,整个生产基地展示的则是中国农业的现在与未来。”王建兵表示。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倪娜 摄)

责任编辑:王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