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动动手指就能赚钱?刷单返点秒到账?刷个流水就能贷到万元巨款?保康县人民法院提醒您:这些“好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陷阱。
徐某在某APP上被“刷单转入100元提现200元”的高回报吸引,前两次小额转账后均顺利提现。尝到甜头的他彻底放下防备,再次按客服的要求转账给多个指定账户,其中有4万元转入了王某账户。可这一次钱转出去后却如石沉大海,提现申请毫无回应。徐某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急忙报警求助,却未能挽回损失。徐某满心期待自己能在刷单返利中赚得盆满钵满,却没料到自己按客服要求转入王某账户的4万元,竟成为了诈骗链条中的关键一环。
原来,王某在同一天也陷入了诈骗陷阱。当天,急需用钱的王某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急用钱找我们”的广告,点击进去后对方称其银行流水不足需刷流水。王某按指示下载贷款APP、提供个人信息,并将自己的2.2万元连同徐某转入的资金,分批转给指定账户伪造流水。多次操作后,王某等来的不是期待中的贷款,而是平台一次次“流水仍不足”的回复。直到这时,王某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赶紧报警,可为时已晚,积蓄早已被骗走。
正是徐某转至王某账户的这笔钱,成为了诈骗团伙后续诱骗王某入局、实施新骗局的关键一环,两起看似独立的案件,背后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后,徐某通过转账账号找到王某,认为王某收到自己的4万元没有合法依据,给自己造成了经济损失,便以不当得利为由,将王某诉至保康县人民法院,要求其返还4万元转账。
保康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不当得利的构成有四个关键要件:一方获利、他方受损、获利与受损存在因果关系、取得利益没有法律依据。本案中,徐某明知“刷单高额返利”违背常理,且与王某素不相识,短时间内大额转款,并非基于王某主动请求,徐某行为本身存在重大过错;王某为贷款“刷流水”受平台指示转账,资金最终流向第三方,自身也是受害者。徐某无法证明王某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该院最终判决,驳回徐某的诉讼请求。
(来源:襄阳日报)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