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匠心筑路立标杆——记中铁十一局孝感项目部经理苗涛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5-06 11:25:40

五月的鄂中平原热气腾腾,在新建孝感东互通的工地上,机械轰鸣,工人们正挥汗如雨,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手拿施工图纸……连日来,项目经理苗涛一直在现场盯班作业。

“施工现场就是他的第二个办公室,到现场肯定能找到他!”这是项目上人尽皆知的“秘密”。进驻京港澳高速扩建孝感段以来,苗涛始终以项目为家,他用“大国工匠”独有的专业技能与精进专注的精神,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用匠心筑路,带领团队在“敢快干”中勇夺14个“第一”,成为全线标杆,项目获得孝感市“五佳工地”,连续两年获得省级“平安工地”等荣誉,苗涛也因工作业绩突出,获得中铁十一局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杰出青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孝感市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质量“不打折”,是标准更是责任

工程质量历来是大型建设的重章要典,项目承建的工程是湖北省贯彻党中央“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工程,而新建孝感东收费站更是重中之重,建成后将是湖北省内最大的一处无人值守收费站,是孝感市人民关注的焦点。面对各级领导的嘱托和全市人民的期盼,苗涛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心打造最有品位的收费广场,精心扩建最有情怀的高速公路。

每当工地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质量,苗涛会安排技术负责人通宵守候,寸步不离,但他又时常放心不下,烈日下、风雪中,他经常和值班人员一起旁站,动辄就是几个小时,期间还不厌其烦地给技术人员现场“授课 ” ,对他们的生活嘘寒问暖。长期的劳心费神和不规律的生活,苗涛多次病倒,大家对他一边吃药一边批改文件,用沙哑的嗓子讨论工作、指挥现场早已习以为常,又心疼不已。

“质量是工程人的生命线,‘ 患’生于疏忽,‘祸’发于细微。谁砸了我的碗,我先端掉谁的锅!”项目早班会上、施工现场班前讲评台上 ,苗涛的声音铿锵有力。

苗涛 .doc

无数个夜晚,他带着技术团队挑灯夜战,对每一个技术难题分析研判,对每一个施工方案精益求精,提出了项目质量管理“ 三打”理念(打倒差不多思想、打击偷工减料行为、打掉非品质工程),在理顺工作流程的同时,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安全底线、质量红线、信誉生命线三线并重。

2024年临近春节,孝感市突遇低温暴雪等恶劣天气,此时正值孝感东收费广场地下通道施工的关键时期。面对市领导对工程的进度要求和极寒天气影响,苗涛犯了难:如果混凝土受冻严重,极可能造成强度达不到要求或者大大低于要求而造成“豆腐渣工程”;如果停工,市领导要求的节点目标又完不成,怎么办?经过深思熟虑,他果断决定给混凝土“送温暖”: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混凝土保温养护,增加蒸汽暖棚、棉被、电热毯等,派专人每天监控现场,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值,想尽一切办法加快混凝土结构的养护周期。这一决定成效显著,“拦路虎”解决了。技术人员们信心和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请缨要求春节陪他一起在工地坚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收费广场下部工序施工得以及时顺利展开,工程质量及工期要求得到了保障。

在历经两年多的奋战中,苗涛和他的团队经受了暴雨猛击、暴雪肆虐等种种考验,始终坚守着工程质量的生命线。目前,收费广场地下通道施工已接近尾声,天棚基础正在拔地而起,预示着一座既充满“孝”文化特色又充满智慧化的收费站即将昂首挺立。

当笔者问他是如何实现进场至今“质量零缺陷”目标时,苗涛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忘初心,坚守匠心!现在正是收官前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把控好质量关,这是标准,是底线,更是责任!”

安全“不松懈”,是进度更是使命

走进苗涛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知行合一”四个大字,这是他始终坚守的座右铭。“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做到知责于心、履责于行、尽责于常,最终才能筑牢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没有安全的进度是无效的进度!”……他经常念着他的“安全经”给职工们上课。

项目开工伊始,苗涛第一时间捋清思路,结合工程特点和安全管理人员一起在较短时间内编制下发了10多项安全管理制度、20多项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有了制度作保障,才能凡事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据可查。”他表示。

工作面打开后,苗涛大刀阔斧施展拳脚,带着团队铆足劲埋头苦干。项目既有高速车流量大且大货车多,与高速公路交叉施工的点多线长,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苗涛采取领导带班制、制定岗位安全工作清单、推行“双预控+信息化”模式等措施,全面强化安全管理。一般时期“5+2” ,关键时期“三班倒” ,重要节点他干脆全天候呆在工地,困了就到车上眯会儿,醒来就是现场会议。

他坚持在现场用“针线活”般的细心为安全管理工作织密“ 防护网”,拿着“放大镜”找隐患。项目自创总结了“安全管理110工作法”(通过11项具体措施,达到“0事故”“0伤亡”的目标)进行了全面推广;针对重大危险源,他坚持先培训合格再上岗的原则,先后举办安全教育培训数百期,劳务工人安全培训率达100%。此外,对关键工序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在多项安全举措的保证下,项目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平稳可控,实现了“零事故”目标。

苗涛 .doc

2024年2月初,苗涛接到孝感东收费天棚的施工任务,他迅速与市电力、燃气等部门对接沟通,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每周一坚持召开协调会,为快速施工创造条件。施工中,他发现地下通道原设计与抗旱管道交叉“打架”,向设计单位建议采用Z字形设计,既解决了抗旱主管线的畅通问题,又满足了施工要求,避免了工程扰民,更为项目节约了数百万元的迁改费用。收费天棚钢构件工程属于危大工程,每吨梁重达30多吨,为保证安全,项目动用上百吨吊车,并在事前充分策划,以保证每一根梁稳稳当当起吊。

“头雁”飞得好,“雁阵”活力强。正是苗涛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项目形成了“人人都是安全员”的良好氛围,施工进度一路搴旗斩将:全线率先完成第一个综合场站建设、第一根桩基灌注、第一个墩身浇筑等14个第一,完成产值稳居全线首位。

科技“不落后”,是效益更是追求

2024年4月3日,一则新消息在项目微信工作群里炸开了锅: 由苗涛带领的项目“智慧建造”小组QC成果《研制一种T梁养护的自动喷淋系统》历经层层选拔,最终从1490项QC成果中脱颖而出,获评2024年湖北省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大赛Ⅰ类成果。

为了保证梁板质量,提高架设速度,苗涛操碎了心。他和“智慧建造”小组经过反复调研修改,最终提出了以U形喷淋架通过底部移动装置达到T梁的全覆盖喷淋养护的总体方案。新型养护系统使用喷淋架安装的喷头,配合轨道行走系统,后期检验T梁表面养护覆盖率达100%,解决了现有喷淋养护装置养护覆盖率低、

需要人工配合养护的问题,保证了T梁梁片各部分时刻具有足够的湿度,取得了较大的技术效益,养护工序、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大减少,仅需一名杂工协助管理,成本降低效果显著。

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得这个奖了。作为一名资深技术人,苗涛不忘本色、热爱钻研,个人参与获得专利10项。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关键技术一项,获得中铁十一局集团青年“五小”成果三等奖、湖北省工程建设QC活动成果二等奖、河南省工程建设QC活动成果一等奖等十数项省部级成果奖。他说,做好工程不仅要强化队伍和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更要依靠科技创新来保证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在孝感东互通施工中,苗涛率领攻关团队针对目前传统公路涵洞在建设、管理、工效、环保、集约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用先预制、后拼装的装配式涵洞结构形式,使涵洞工程品质大幅提高,质量、进度、安全、环保等方面优势凸显。团队研发的3D智能摊铺设备不仅可以减少施工人员和人工测量误差等,还可以提高20%的施工效率,每100万平方米的摊铺量可降低50万元的材料成本。智能建造助力之下,项目一期土建路基、土石方、涵洞等已基本完工,孝感东互通仅用9个月时间就率先完成主体施工,整体施工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3个月,圆满完成了节点目标。

苗涛 .doc

看着孝感东互通从“黄”到“ 白”,从“ 白”到“黑”的蜕变,苗涛目光炯炯,信心更强,干劲更足,他将始终坚守初心,在“标杆”的路上越走越好,继续为全市建设增砖添瓦,砥砺护航。

(湖北日报通讯员 郑杰 王江陵)

责任编辑:陈峥嵘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