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武穴:加快农村饮水安全高质量发展 让人民群众喝上“幸福水”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1-21 09:31:18

“王宪村每年这个时候就缺水,雨季自来水浑浊还有泥腥味。水厂改造后,自来水就没停过,可以直接喝,我家再也不用买桶装水了。”11月18日,武穴市余川镇王宪村村民干海林高兴地说。

( 王宪村水厂)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一直以来,安全饮水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武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该市通过水厂改造成升级、管道新建等有效措施,逐步补齐城乡居民供水量不足、标准偏低等供水短板和薄弱环节,成效显著。

(砌石村水厂)

武穴市北部山区王宪、干仕、砌石3个村的单村水厂均采用自动化改造、数字化管理,可大幅降低运行成本,提升供水质量。同时,还采用了村民的绘画、书法、老旧物件等作为点缀,因地制宜建造了“皇家”“徽派”“田园”三种不同风格的单村水厂。现已是村民的“网红”打卡点,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民生无小事,切实解决农村安全饮水‘急难愁盼’问题,是我们的宗旨。改造后的水厂能自动检测、净水、应对突发情况,保证村民时时刻刻享受干净的水。”武穴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郭丹东说。

如果说北部山区3个村单村水厂单村水厂改造升级补齐了农村安全饮水的薄弱环节,那么武穴市中心水厂的建设,则是该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武穴市中心水厂全景图)

据悉,武穴市中心水厂于2022年3月3日开工建设,总投资5.1亿元,于2023年8月30日完成主体工程,取水水源来自荆竹水库、大金水库,建成之后,供水总规模将达到6万吨/天,直接受益人口24万人,是提升64万人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的“良心工程”。

武穴水资源分布不均,城区及沿江镇处5座水厂全部从长江取水,取水水源单一,农村供水还不能完全保障,高温干旱季节,塘坝、水库干涸,河沟断流,季节性缺水、间歇性断水停水等问题依然突出,给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对此,武穴市精心组织、广泛动员、积极谋划,运用改革破题、创新致胜的手段,按照“建大并小”的原则,建设武穴市中心水厂。先将水源无保障、供水水质不稳定的余冲等7座单村水厂通过管道延伸并网,然后逐步接入全市水厂、供水管网、营业收费等设施和系统,力争到2027年全域推进规模化工程建设和老旧水厂升级改造,提升全市农村供水工程效益和服务保障水平,用心用力保障“人人喝上放心水”。

(武穴市中心水厂鸟瞰图)

武穴为有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从小厂、小网、分散,向“依托大水源、改扩大水厂、互通大管网、建立大机制”方向发展,先后对农村30座水厂的老旧管网、制水工艺、净化消毒、水源保护等进行升级改造,并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饮水技术和管理经验。

作为武穴市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核心,自该工程开工以来,便将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孪生平台纳入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供水生产流程、工艺环节、供水区域等,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实现千里之外收眼底,毫厘之内掌上知,大幅提升供水的及时性、精准性、专业性,节约用药、供水、人工成本,推动农村供水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优质安全。

(水厂数字孪生平台)

据了解,该工程已步入了试运行阶段,具备日供水2万吨生产能力,可向信息产业园、高铁小镇、花桥14个村和石佛寺14个村供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加快推动城乡供水设施同规同网,确保全市农村基本具备现代饮水条件。”武穴市市委书记胡昊表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是武穴市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构建城乡“同水质、同服务、同保障”的安全供水体系而实施的民生项目,将真正提高武穴城乡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武穴市中心水厂)

伴随着静静流淌的清水,武穴市供水管网在不动声色中蜕变,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滋长出绵长的生命力,以民意为罗盘,以民生为羽翼,将整个武穴串成一条晶莹的项链,为每个缺水镇村送去便捷、实惠、幸福水,共同闪耀乡村振兴的波光。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耿文辉 王潮)

责任编辑:简雅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