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职业教育怎么发展? 咸宁专家提出“多元融合”模式
湖北日报 2022-11-21 10:05:21

湖北日报讯(记者周鹏,通讯员温珊、王震)11月19日下午,在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分论坛会议上,院士、专家、学校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其中,咸宁市教育局副局长柳劲松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柳劲松是湖北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咸宁市教育局副局长(挂职),他演讲的主题是《从产教脱节到多元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探索》。

柳劲松说,纵观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产教融合发展是最重要的共同特征。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长足进步,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不同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历史背景、现实国情和价值追求,同时由于结构失衡,产教脱节、“校热企冷”现象仍然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未来要进一步“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简称“三教”协同、“三融”发展、一优化)。基于岗位逻辑、知识逻辑和类型逻辑,以“三教”协同与“三融”发展、一优化为核心的“多元融合”模式必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柳劲松介绍,“多元融合”模式有四大创新点,一是更加有利于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二是行业组织、企业、学校从标准制定、课程设计到培训实施的全过程协同,可以有效降低职教系统内部及校企之间的协调成本。三是借助产学研平台实现技术进步在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同步转换,有利于职前和职后教育体系相互衔接。 四是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入全产业链,既有利于不同教育类型协调发展,又有利于规避产教脱节风险。

咸宁市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湖北科技学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协同,打通学生学历和知识提升通道;与此同时,学校与相关企业进行产教融合,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学校提供知识培养,二者在融合中不断提升人才素养和培养效率。比如维达力实业(赤壁)有限公司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赤壁职教集团进行了深度合作,学校开设了维达力班和定向班,公司则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校、企和学生“三全其美”。

此外,在本次会议中,“湖北双创教育与产教融合研究院”揭牌,柳劲松担任院长。

责任编辑:赖文晞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