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党的十八大以来,襄阳市供销社高举服务“三农”大旗,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初步构建了现代化的流通体系、市场化的经营体系、规模化的服务体系、合作化的组织体系,在助推襄阳市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发挥了供销职能作用。
2012年,贯彻落实《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开启改革发展之路;
201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大刀阔斧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湖北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会暨电商培训会在襄阳召开;
2017年,襄阳市新合作食品城开业运营;
2019年,成立襄阳市农村电子商务协会;
2020年,湖北省供销系统社有资产建档立卡培训班在老河口市举办。市、县两级供销社共同出资900万元入股中再生襄阳公司,打造年产值20亿元、利税2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2021年,大抓项目建设,促成襄阳市政府与全国总社供销集团签订涉30亿元资金战略合作协议,多个项目落地;
2022年,改革成效凸显,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建设推进会在谷城召开。襄阳市供销系统年销售总额预计460亿元,较2012年增长448.8%;资产总额预计37.26亿元,较2012年增长266.73%;利润总额预计2.5亿元,较2012年增长509.76%。
坚持强基固本
从单一网点向多元化网络建设转变
襄阳市供销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成果丰硕,基础底盘越来越牢固。
在基层社数量和质量上,实现双提升。市供销社采取盘活资产、项目扶持、企业带动等方式,推动基层社改造升级,打造了谷城石花、枣阳吴店、保康歇马等具有自主经营实体、经济实力强、服务能力强的乡镇基层社。开展“党建引领、村社共建”工作,推动基层社与村“两委”共育经营主体、共建服务平台、共同为农服务,打造了谷城双堰、宜城金山、老河口油房湾、枣阳丁庄等村级供销社,有效促进村级党组织强基、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增收和基层社发展。全市系统基层社数量由2012年的21个增加到109个,基层社社员数由2012年的2.85万人增加到4.25万人。
农民合作社联农带农作用不断增强。襄阳市合作社通过出资领办和服务带动等方式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引导合作社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运营市场化,依托资源优势做强做大特色产业,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全市系统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数量由2012年的599个增加到1043个,带动农户数量由2012年的3.39万人增加到10.03万人,产品注册商标由2012年的39个增加到91个,创建全国供销系统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4个。
农村综合服务社服务功能稳固提升。襄阳市合作社推进社有企业经营网络与农村综合服务社对接,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与有关部门经营服务项目衔接,以经营性服务集聚人气,以公益性服务凝聚人心,推动农村综合服务社向建设标准高、服务功能全、群众评价好的方向发展,带动全市系统提高基层组织发展质量,夯实为农服务基础。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建有农村综合服务社2551个,较2012年增加1078个。
持续深化改革
从传统流通领域向全程社会化服务转变
经过深化改革,构建体系让襄阳供销社的现代特质不断彰显。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搭建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引导鼓励各类服务主体互联合作、有序发展,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联合体等融合发展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共建为农服务中心46个,庄稼医院234个,较2012年分别增加43个和202个;土地托管面积171.02万亩,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481.84万亩次,较2012年增加452.19万亩次。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抢抓政策机遇,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商业服务和农村物流配送网络架构,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省供销总社将谷城县、枣阳市分别列为全国和全省系统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重点打造。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共建有1952个经营网点,较2012年增加709个,其中消费品经营网点1012个,增加347个;农业生产资料网点438个,增加165个;农产品经营网点264个,增加81个;再生资源经营网点186个,增加82个;其他网点52个,增加34个。
构建金融协同支农“生态圈”。2022年组建规模3000万元的襄阳市供销合作发展基金,推出供销合作贷业务,开辟信贷资金下沉渠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纾困解难、疫后复产注入金融活水,填补了全市系统自2012年以来在金融服务领域尤其是信用担保方面的空白。截至目前,全市系统摸底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共计68户11990万元,其中,襄州汇吉兴、福泽农业、宜城楚大鸭业等9笔910万元贷款已到位,5笔550万元正在安排投放。
抢抓项目建设
从独立体系向开放办社转变
襄阳市供销社稳步实施项目兴社战略。自2012年“新网工程”项目建设,到2015年“振兴十个龙头企业,推进十个项目建设,创建十个品牌标杆”“三个十建设”活动,再到2021年确立的“一千个项目、一千亿投资”项目建设远景,襄阳市供销系统抓项目的力度逐步加大、目标更加明确,全市项目数量由2012年的11个增长到2022年的232个,实际落地投资金额由2012年的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00亿元,单项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项目由2012年的2个增加到2022年的37个,实现项目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巨大转变。
襄阳市供销社内部联合合作的格局逐步形成。推动全国总社和省、市、县四级联合社联合合作,推进各层级社有企业间产权、资本和业务联结,形成一体化、一盘棋的发展新局面。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系统与上级社合作项目由2012年的2个增加到2022年的13个。2012年,襄阳市供销社与总社新合作商贸集团共同出资组建襄阳新合作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了襄阳新合作食品城,目前已成为年交易额120亿元,辐射十堰、安康、汉中、随州、南阳等地的专业食品类交易市场。谷城县供销社联合北京新合作建成“星悦茂”地下商业街项目,已入驻商户170家,预计2022年实现商品交易额上亿元,年创税收上千万元,有效促进谷城经济发展。2021年,中国供销集团与襄阳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商贸流通、冷链物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棉花仓储、农村环境整治、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形成“3+4+6”(3个落地,4个签约,6个在谈)项目建设格局。
襄阳市供销社对外开放合作的水平不断提升。积极加强与系统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合合作,弥补短板、培育优势、加快发展。枣阳市供销社积极磋商,多方努力,引进中合农发市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枣阳农商智慧城”项目;保康县供销社争取政府专项债1亿元,建设县级生产生活物资应急储备中心;宜城市供销社承接由政府出资2.3亿元建设的3万吨冷库项目,弥补冷链物流短板……开放办社为县域经济发展培植了新的增长极。
全面从严治社
从单纯抓供销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变
襄阳市供销社抓好党建工作,形成抓党建保稳定谋发展惠“三农”的特色模式。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鲜明导向,把党建与改革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如何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如何加快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如何提升服务“三农”水平、如何化解破产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如何优化营商环境等开展深入调研,实现成果转化。先后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最佳文明单位。2021年市供销社党建工作案例片《我心本农》荣获全市二等奖、省委组织部优秀奖。
襄阳市供销社推进从严治社,切实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供销社建立健全规章制度82项,全面整改销号政治巡察反馈问题39项,党纪处分7人,诫勉处理4人,清退违规发放资金14万余元,清退超标准接待5794元;2018年创作的《凡事不可贪 自律方能廉》代表襄阳市入围全省“廉风润荆楚”廉政公益广告展播;2021年市供销社系统全面从严治社重点整治工作挽回经济损失113万元,收回房屋300平方米,收回土地2200平方米。(湖北日报客户端全媒体记者温龙 通讯员何云云)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