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全国唯一,“网红”诞生地在鄂州
湖北日报 2022-05-11 16:48:36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提及武昌鱼,耳熟能详的词句便跃然心上。

而与武昌鱼结下不解之缘的,不仅仅只有一代伟人毛主席。在漫长历史岁月中,武昌鱼文化已是文化发展的一个分支,在诗词界大放异彩,先后被孟浩然、杜甫、苏轼、王安石、范成大、岑参、陆游等120多位文人吟诵。

古往今来,名人墨客对于武昌鱼的赞誉数不胜数,代代流传,武昌鱼品牌早已蜚声中外。

最正宗的武昌鱼原产地

到今天,武昌鱼文化在鄂州已有1800年历史,这位“超级网红”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了吴楚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

作为最正宗的武昌鱼原产地,鄂州建有国家级湖北团头鲂原种场。

每年鱼苗随江水,经长港通江口——樊口入梁子湖,秋后成鱼又成群,从湖中游到江水与湖水汇合处的樊口河槽深处越冬。

60年代,易伯鲁先生在梁子湖经多年实地考察研究,得出“产自鄂州的团头鲂,就是武昌鱼。”

为让更多人品尝了解到武昌鱼,2004年7月,经农业农村部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水产原种场——湖北省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也是全国唯一以鱼类命名的国家级原种场,在鄂州成立。

场区占地面积1050亩,净水面650亩,其中已建有570平方米温控大棚和450平方米工厂化苗种繁育车间。

目前,这里是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和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团头鲂育种基地。

据统计,该场每年可产各类苗种达2亿多尾,其中年产团头鲂原种苗种4500万尾。保存团头鲂“华海1号”良种亲本5000组,年产苗种2000万尾。

鱼苗培育,是门大学问

5月6日上午9点半,记者来到湖北省团头鲂原种场,池塘里,4名工人正有序地拉网收鱼。

十多分钟后,渔网里多出了各种品种的鱼,他们4人熟练地从中挑出武昌鱼,放至白色篮子里。

太阳的照射下,鱼儿在水面上不停跃动,白色的鱼鳞格外耀眼,往日平静的池塘一下变得热闹了起来。

“我们要挑选15条武昌鱼,送到华农去做研究!”一名穿着渔服,戴着草帽的男子映入眼帘,他叫易万涛。

2005年年底,他来到这里,目前担任场长的职位。一路走来,在鱼种培育、繁殖等方面,他颇有心得。

众所周知,团头鲂鱼苗比四大家鱼小得多,体质十分娇嫩。

为提高其成活率,在火片阶段就需多费功夫,多采用专池培育,而在冬片阶段可专池培育,也可在其它鱼种池中混养或套养。

团头鲂火片培育,专业术语就是将鱼苗培育成2.5~3cm的火片(夏花)。在这之前,火片培育池、施用基肥、鱼苗投放、饲养管理、拉网出塘这5个程序必不可少,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

“当鱼苗达到2.5~3cm时,应及时拉网出塘或分塘。因团头鲂夏花体质很娇嫩,拉网操作要特别注意,第一次拉网要慢,稍稍密集后,拉网不上箱,第二次拉网时要防止贴网,并采取自动进箱法赶鱼进入网箱,操作要轻柔,计数要带水,防止鱼体受伤。”提到培育,易万涛条条是道。

而团头鲂冬片培育,就是将火片培育成大夏花或不同规格的冬片鱼种。主要是对鱼种培育池、火片投放、饲养管理三个方面有要求。

特别是饲养管理这块,除了根据鱼苗体的生长,投喂不同饲料外。在水质管理上更要加强,需经常冲注新水,不断扩大水体,补充溶氧,不可使池水太肥,防止严重浮头,同时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从水花到成鱼的过程,这2个阶段至关重要,关乎到成鱼产量问题,因此相对而言,花的心思和精力也会较多。”易万涛告诉记者。

多方合作“华海一号”横空出世

近年来,为积极引进推广水产新品种,提高武昌鱼繁殖速度和抗病能力,武昌鱼原种场与华农水产学院、湖北百容水产良种公司联合培育了团头鲂新品种,团头鲂“华海1号”横空出世。

该项核心技术成果,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中国农学会神龙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悉,2021年团头鲂良种“华海1号”苗种,光夏花鱼种就培育出了600万尾,冬片2.5万公斤,已销往湖北荆门、浠水和安徽省、天津市等省内外水产养殖基地。

团头鲂新品种“华海1号”的推广,改良了当地原有团头鲂品种,提高了团头鲂养殖效益,促进了团头鲂产业的发展。

去年12月28日,鄂城区与海大集团正式签订协议,投资1.5亿元的933亩水产育种中心项目正式落户国家武昌鱼原种场区域。

“经过12年的选育时间,华海一号诞生,当初选择这里,就是因为梁子湖的种质资源和团头鲂良好的遗传基础条件。”对于研究所以及海大集团选在鄂州的决定,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高泽霞这样解释道。


要想实现团头鲂原种场跨越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这里依然存在发展受制约、场区鱼池老化淤积严重的问题。

对此,武昌鱼原种场负责人称,他们将继续做好武昌鱼原种的保种、育种、供种工作。

与此同时,他们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华农、水科院长江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完善团头鲂原种保种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继续与华农水产学院联合培育推广团头鲂新品种“华海1号”。

转自这里是鄂州

责任编辑:金晓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