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胡剑芳 陈涵
“这些年来,我们镇共有8名企业家当选村支书。”1月26日,咸安区官埠桥镇党委书记张文彬说,他们见识广、脑子活、会管理,几年来带领村庄大变样。
张公庙村党总支书记余道华以前当过厂长,创业后,事业越做越大,他的“头衔”也越来越多:咸宁市华欣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通山太阳溪漂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华仕欣防护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连续三届的咸宁市人大代表……
但看到家乡发展停滞不前,余道华决定回村。2018年,他将生意交由儿子打理,参加换届选举。当选村支书后,大到项目协调,小至邻里纠纷,余道华都亲自出马。他带领村两委将集体资产出租,让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50多万元;借助建设美丽乡村的契机,对村内道路进行修整;通过自家企业,安置80多个村民就业;先后争取10多个项目进村,让29个组500多户村民享受发展红利。
当了3年多书记的余道华说:“个人富了不算本事,群众都富了才算有能耐。”
同样产业落后的雨坛垴村,也因为企业家回村任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该村因地形原因,下雨洼涝,无雨干旱,村里人纷纷外出务工。2018年,李雪伟、陈艳焰回乡分别担任村支书、村委会副主任。经多方争取,该村新修两条总长7.3公里的“四好”农村路、两条近3公里的组级公路。
产业上,该村争取项目,新建松溪林小游园,成立家馨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1000多亩荒废土地,对土地进行整治改造,打造农业示范基地。如今,游客每年只需花两三百元钱,就能在合作社认购一小块土地,种上果蔬或粮食,然后通过手机“云监控”长势,蔬果粮食快递到家。
退役军人徐勇2012年回到官埠村,打造官旅田园综合体,带领15名致富能人回乡发展产业。如今,该村1000余亩荒山荒田被利用起来,每年为群众发放30多万元租金,发放工资超百万元,昔日脏乱繁杂的官埠村变身省级“生态宜居村庄”,原先80%的村民外出务工,现在90%的人选择留家。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