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武汉市洪山区 积聚科技创新动能 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
湖北日报 2022-01-20 08:55:03

洪山融创智谷。

大美洪山。

岁月的年轮刻录历史的荣光。

2021年,洪山区踔厉奋发,交出精彩答卷。

着力克服新一轮输入性疫情影响,全力以赴克难攻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2019年同期,实现了“把应有的正增长追回来”的预期目标,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七大提升行动”,市容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啃了一批“硬骨头”问题,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功能稳步提升。

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扎实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精准做好企业困难摸排、上门服务、政策落实等系列工作,市场主体增量超过2019年同期10%。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中小学校新改扩建、医疗养老事业补短板、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2021年,值得驻足回望。

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

回顾过去5年,洪山区在省委、省政府和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这5年,充满艰辛、殊为不易。洪山区人民连续打赢了抗疫、战汛、经济重振的三大战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保持武汉中心城区前列,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企业培育、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均居武汉中心城区首位。城市功能品质发生质的飞跃,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居民收入连续多年跑赢GDP。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湖北省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成效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起跑映照全程,开局启示未来。新征程上洪山区正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砥砺奋进、逐梦笃行,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加快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区。

综合实力跃居中心城区前列

数九寒冬,位于洪山区卓刀泉街道的华中科学生态城建设现场却一片火热。自2021年6月土地摘牌,这个百亿级重点项目实现当年开工,目前已进入全面施工,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出土量占整个项目出土量的10%。

作为洪山区创新发展的标志性项目,华中科学生态城依托洪山区在人才方面的战略优势,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大健康及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学研”一体化科技产业园,主要产业内容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现代医疗、数码动漫等。

根据规划,该项目占地约283亩,总投资达146亿元,由25栋建筑组成。其地标性建筑高约316米,其中地上63层,地下4层。其他商务办公楼约在134米至266米之间。项目完工后,有望成为洪山区的新地标。

百亿级大项目接连落户、快速推进,是洪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洪山区沉着应对经济形势,努力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积极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总量站稳“千亿产值、百亿财政”重大台阶,综合实力跃居武汉中心城区前列。地区生产总值每年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连续几年位于中心城区前列。

建成亿元以上项目160个,华中科学生态城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连续两年获得武汉市绩效管理综合考评立功单位。

全力以赴抓大项目、招大商,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招商引资总额突破3000亿元。杨春湖高铁商务区、青菱生态科技新城加快建设,有效突破了制约区域发展的最大功能瓶颈。

区校融合积聚发展动能

2021年底,在洪山区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武大珞珈创意园专场活动上,12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签约落地。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成果持有方,分别与成果承接方成功签约组合导航数据处理、转基因小鼠显微操作技术攻关、茄科新型砧木材料创建等12个项目,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农业、新能源汽车、软件电子信息等9个领域。

与此相呼应,新年伊始,洪山区委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洪山区高校周边道路架空杆线入地改造工作调度会,专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周边珞桂路、工大路等5条市政道路架空杆线入地改造方案,对道路现状、施工计划工期、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逐一“问诊”。

在打造高品质大学之城历程中,洪山区多维度多领域推进区校共建、融合共赢,全面夯实“洪山+大学”发展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创新驱动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全力推进大学之城建设“十五大工程”,签订区校合作协议100余项,青菱武大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孵化楼等32个重点合作项目不断发展。

持续深度推进“三区”融合发展,湖北洪山实验室全面建设,全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落户洪山,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和武汉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建成投用。

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已成势见效,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领建了一批示范产业园区,融创智谷、武汉创意天地、烽火创新谷等创新园区蓬勃发展。

目前,洪山区已建设科创平台13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800家,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340亿元,三项数据均居武汉市中心城区第一。

城市面貌华丽蝶变

岁末年初,洪山人的朋友圈里,一条条城市建设的喜讯不断刷屏——

旋转、爬坡、挖土,在杨泗港长江大桥和白沙洲长江大桥之间的洪山江滩工地,挖掘机正在紧锣密鼓施工。备受洪山人关注的洪山江滩公园,正在做移交前的最后准备。

从坑洼不平的土马路,到平坦通达的沥青路,南郊路完成“蜕变”,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雨污水检查井采用新工艺进行加固,避免车辆行驶途中颠簸;社区围墙内裸土改造成绿化草皮和护栏,美化道路两侧环境。途安路开放交通,周边居民出行更畅通安全。

首次采用双组份点涂型标线,不会遇到低温开裂、遇到高温变形;雨污水检查井采用下基层一次性固化,整体实用而美观。青菱河东路开通,一举串联起白沙洲大道、园艺二路、在建曹家铺路、文枫路及规划道路青菱湖北路……

针对区域大、底子薄的区情特点,洪山区近年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管并重、狠下绣花功夫,加速提升城区功能品质,城市面貌发生蝶变,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推进城区改造更新,完成征地拆迁1000多万平方米,改造用地面积815万平方米,城市化率达97%。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市、区两级投入建设资金515亿元,实施道路建设项目157个,新改建道路214千米,路网密度提高1.6倍。一批跨区域的主次干道相继通车,南湖、白沙洲、和平片区骨干路网已成规模。4条地铁建成运营,2条地铁正在建设。

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共抓长江大保护,投入55亿元提升水域水环境质量,南湖联通渠、巡司河、沙湖港等水系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退垸还湖基本完成,消除了污染水体、劣Ⅴ类湖泊;建成南湖第二出通道、江南泵站,南湖片区彻底解决渍水难题;建成沿湖绿道43千米,各类公园40个。

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国家卫生城市复查、城市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完成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保障任务,城区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路面坑洼、雨污混排、管线杂乱、车辆乱停、垃圾成堆……这是洪山区江宏花园A区居民曾经的烦心事。

2020年底,洪山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江宏花园成为受益者。小区改造后,楼体规整美观、区间道路平坦、车辆停放有序、垃圾定点投放,居住环境美了,安全隐患少了。谈起小区里的变化,居民们笑得合不拢嘴。

老旧小区改造,见证洪山区委区政府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近年来,洪山区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衡,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财政资金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民生设施建设数量和质量,均居历史最高水平,老百姓获得感显著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三年稳居武汉中心城区前两位、连续五年跑赢GDP增速。

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21所,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辖区居民“有学上”难题有效解决,“上好学”愿望逐步实现。

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全区改造老旧小区81个,惠及居民3万多人;政府出资,为全区161个“三无”水箱进行清洁消毒,保障了居民用水安全。

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武汉珂信肿瘤医院等一批医疗机构和设施相继建成投用,洪山人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建成省医养康复中心、区社会福利院,新增养老机构和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近百家。

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并顺利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022年

洪山区定下了这些目标

聚焦大学之城建设

提高创新转化效率

全力支持湖北洪山实验室建设,健全新型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研究大楼一期工程,努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依托武汉理工大二期、三期孵化器、省出版城等载体,提速建设理工智谷创新街区。

积极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施洪山英才等人才计划。力争新增留汉大学生超过2.5万人。

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梯次架构。优化创新创业政策措施,健全孵化培育机制,为科技企业雨后春笋般生长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聚焦建链强链补链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中央创智区和南湖城市副中心,推进亮点片区改造及副中心规划落地。

优化青菱生态科技新城聚商环境,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生活基础设施,加大白沙洲大市场片区综合整治力度。

加快武汉智联创星中心、武大科技园、长江智谷等项目建设步伐,推动三宁集团、怡亚通、骆驼锂电等项目落地开工,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

加快北港工业园二次改造步伐,启动长江三峡数字芯片研发中心、绿洲云网ICT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完成天辉产业园项目二期主体结构。

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创新,落实专项政策,提炼典型应用场景,引进示范项目,提速创建国家首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聚焦“全生命周期”理念

提升城市能级和品质

有序推进两湖隧道、地铁12号线等重大项目征收拆迁,优化提升辖区骨干路网。攻坚推进丁字桥南路改造等重点工程,力争全年市政道路开工18条,完工17条。

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新增停车泊位不少于2万个。着眼于群众关注的热点区域,推进环卫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建设5G规模组网,打造“一流电网”和智慧城区。

加快建设和平、梨园、张家湾、青菱等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源头解决排口混流问题。

落实四级河湖长制度,全面启动野湖综合整治、青菱湖、青菱河截污及水质提升等工程。

坚持绿化与美化并举,谋划湿地花城项目6个,启动10公里赏花绿道建设。

聚焦幸福洪山建设

持续加强民生保障

基本建成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等7个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确保区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投入使用,实施和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迁。

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开工建设中小学校9所、建成9所,增加学位1.2万个。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着力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比例。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成保障性住房2000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4个,全力强化住宅小区物业行业监管。建成4家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

聚焦一流营商环境

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聚焦工程建设、涉企商事和民生服务领域,推出不少于100项“一事联办”服务。

打造“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主题式服务专区,围绕大学生落户、安居、创业、就业需求,提供线上线下导办联办服务。健全审管衔接机制,逐步推广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加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更多公共服务事项在街道办结,让政务服务利民惠民更加便捷畅通。

文/图 李涛 杜微波 夏旻鸣

责任编辑:彭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