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气承先贤 朴厚雅逸 ——记书法家魏启荣
2021-04-18 07:44:55

魏启荣 1953年生于湖北省洪湖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创作研究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主席。

对联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易飞

己亥末,本人有幸忝列湖北书法艺术团一行赴东欧进行书法文化交流。此行,如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并不多,大多都是专业书法家,与他们同行的十来天里,受益良多。和魏启荣的相识,颇有一点戏剧性。我做记者时,长期跑省文联,便结识了业界不少朋友。出行的第二天,我们一行正在波兰街头晃荡,忽有书界朋友发来微信,要我偷拍魏启荣,然后发过去。后来的事大家都猜得到,启荣老兄收到朋友发来的图片,吓了一跳——刚出国就被人盯上了——我就这样和魏启荣相识了。

大家都叫他魏老,其实年纪并不大,我想可能是对他的为人、为书的一种戏谑吧,但即使如此,评价也算很高了。

初识其人,豪爽通达,和善恭谦,给人一种儒雅之气。多年来,他交友无数,天南地北,来来往往,人赞其有古仁士之风,大概源于其内心砥砺,潜修躬行所结善果。尤为难得的是,他以笔墨为修道,热心书法公益,参加湖北省乃至全国书法界的公益活动颇多,但亦只为付出,少问回报。

交往既久,启荣老兄的传奇故事我差不多全知道了。早年他是一个公务员,做过洪湖市物资局局长不少年头,工作干满30年多后,主动放弃,毅然涉足其他的领域。听起来有些不真实,确是事实。启荣兄的转型就是酒闹的,这是一段不寻常的缘分。现在,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是隐藏很深的湖北白酒行业的大腕——这也是人称魏老的另一个原因。

为什么辞去政府官员,为什么从白酒行业的前台主动移到后台——是因为书法,他钟情多年的书法,把自己隐藏起来包裹起来,是因为他要宁静致远,“远离颠倒梦想”,要圆自己的一个梦。

其实他早有预谋,在物资局主政时,就和局领导一起在北京鼓捣了一个中国书法函授大学洪湖分校,曾担任校长。我不知道姓魏和魏碑有什么联系,他自己开玩笑说:“我姓魏,所以在书法启蒙的时候选择了学魏碑。”如此,我姓易,岂不是要学《易经》?所以,我不认可他的说法,但初学魏碑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看启荣兄的字,魏碑对他的影响很大,我认为不仅是方笔,还有雄强与秀美的糅合,朴厚与灵动的勾联。记得启荣兄说过,自己在创作的时候,凡是遇到有的字写起来飘的地方,一律用方笔,用方笔的厚重来填补。我以为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至少不会失之于轻浅。

启荣兄练习魏碑日久,心得颇多。细腻与粗犷的结合,洒脱与浪漫的结合,碑与帖的结合……使得魏氏书法朴茂自然,峻骨矫健,逸笔破方,既有石门的古朴自然、言简意远、大巧若拙的格调,又有张迁整饬规范、横竖成一、拙朴茂密的境界,更充满了朝气和思想,传递出形态上的“势和体均平整安稳”、结构上的“不偏不倚不激不励”、美学上的“志气平和刚柔相济”,这些特点,既做到了骨肉均匀、和谐统一,又强调了平和含蓄、蕴藉深邃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他改习隶书,后又转及行楷,开始写宋人,明人的作品,学文征明、王铎。他主张:临三家,精一家。老魏深爱汉魏风骨,入魏晋碑帖数年,深得汉隶朴厚凝重之趣和北魏雅逸潇洒之格,有此根基,又涉唐人宋法,更窥明清,始有磊磊翰墨,洋洋奇观。细细推敲老魏之书,以行草为最擅长,其书作结体繁密,偶作牵丝,或从米芾阵马风樯中消化吸收得来。临习沁染,既久而化,亦有文征明、董其昌潇洒之长,其风格逐渐鲜明,意境遂深。长卷得气势,中堂有古法,小字恬静,榜书深沉,有娓娓余韵。他前些年,先后在湖北和重庆举办过两次大型个人书法艺术展,受到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和业界的广泛好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评价魏启荣的书法:扑面而来的是雅健豪放中寓沉稳厚重,灵动内秀中又生雄强骨力,往往三叹其妙,一曰韵胜,二曰格奇,三曰气厚,往往三者互糅,欣赏过后意犹未尽。

一个书家的成长,从初期临摹到中年求变,再到个性提炼,书风形成,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魏启荣先生苦心孤诣,在墨池砚田耕耘四十个春秋,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垦砚堂”,即是一种不悔苦耕而又充满自信精神的最好体现。他始终不放弃对传统的坚守,又大胆吸收时代养分,求创新之格,塑造了一位丰满立体的当代书法家的形象。

责任编辑:彭磊(融媒体)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