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春天的嘉鱼,生机勃发,活力奔涌。
从汉麻生产到缆索制造,工业技术持续向“新”发力;从中国甘蓝之乡到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农业产业不断向“高”迈进;从恋江湖文化生态旅游区到阿洛亚旅游综合体项目,文旅康养始终向“绿”而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搭乘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快车之上,嘉鱼县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等优势,推动工、农、旅产业不断“上新”,让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
向“新”发力,技术研发激活新动力
4月11日,走进嘉鱼县经济开发区武汉汉麻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条生产线火力全开、一筒筒纱线“新鲜出炉”。
该公司落户嘉鱼已有10年,集麻类纺织材料的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在汉麻纱线生产经营方面,更是处于国内外同行领先地位,产品主要销往雅戈尔、浪莎等国际知名企业。
行至纤维事业部开松车间内,一团团紧实的麻料被湿开机“拉扯”分开。梳棉是汉麻加工的重要工序,直接影响产品品质。公司用一年时间进行三次技术调整,不仅实现品质提升,而且效率提升了20%。
“科技创新是维持企业活力的关键因素。”该公司总经理马德建介绍,公司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在技术研发上,推动生产设备不断“上新”。10年间,公司已研发制作新设备10余台套。
来到检测车间内,只见数字化设备正对纱线进行实时监测,并精准“报出”断裂数量和位置。
“各类设备的研发制作,离不开高等院校的支持。”马德建介绍,公司除自身拥有核心研发团队70余人外,还积极与武汉纺织大学、安徽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组建了研究生工作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该公司已授权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拥有商标18项,年产值达3亿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嘉鱼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培育力度,全方位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并通过技改奖励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走进湖北欧维姆缆索制品有限公司二期钢绞线厂房,只见工人正在争分夺秒地调试新产线。
欧维姆是嘉鱼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上海徐浦大桥等国内知名大桥,都使用其生产的缆索。
“二期是2023年初开始建设的,主要生产铁路预应力钢绞线。”该公司综合部负责人胥晏平介绍,铁道部与公司取得联系,希望其牵头制定铁路预应力钢绞线的国家标准,这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认可。
近些年,国内企业工程对于钢绞线的整体技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欧维姆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了产品升级,推进了行业技术进步。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参加制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33项,获得有效专利22件。
“我们将持续向‘新’发力,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做强做大科创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再加力度,助推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嘉鱼县科经局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嘉鱼县被认定为第四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建设单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67家。
向“高”迈进,农业生产实现新突破
走进嘉鱼县潘家湾镇金润农业种植基地,放眼望去,农户们在田间地头忙着务农,露天种植的甘蓝长势喜人。
该基地由湖北金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建立,共种有2300多个品种,其中以“思特丹”越冬甘蓝最为出名。
“趁着天气晴好,组织人手进行除草、松土等工作,为丰收打好基础。”金润农业生产经理张建建说,如今,“思特丹”品种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农贸市场追捧的香饽饽。
曾几何时,市场上的甘蓝种子被进口品种“卡脖子”,90%以上都是进口品种,很多时候限制于人。
“思特丹”品种的问世,打破了这一困境。“中国甘蓝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团队与金润农业联合研发出“思特丹”甘蓝品种,并因其品质优越,一举成为长江流域越冬甘蓝主栽品种。
目前,“思特丹”种子销量占嘉鱼县越冬甘蓝种子市场份额的七成,并畅销省内外。去年11月,嘉鱼县成功获评“中国甘蓝之乡”。
嘉鱼作为农业大县,积极推进与育种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培育种子研发队伍,做强农业“芯片”,为扛牢“米袋子”、拎稳“菜篮子”提供硬核支撑。
目前,嘉鱼在“蔬菜芯片”“粮食芯片”“渔业芯片”等农业“芯片”上均取得新突破。
农产品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
今年3月28日,中农储·嘉鱼智慧农博城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推介会在武汉东湖学院(嘉鱼校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起航。
该项目由中农储实业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12亿元,计划建设嘉鱼首个25万平方米一站式智慧化全品类农副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与鄂东南产地农产品展贸中心。
嘉鱼是著名的蔬菜之乡、水产之乡,但过去没有较好的供应链,都是从田间地头拉走原菜,没有品牌也卖不出好价钱。为此,嘉鱼拿出满满的诚意精准招商,最终引得中农储·嘉鱼智慧农博城落户。
该农博城总策划师谢金杏介绍,一期规划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期则为配套的智慧仓储、物流、冷链园区和嘉鱼暨鄂东南区域产地农产品分拣、包装、加工、品牌孵化园区。整个建成后,可容纳500多家经营户进场经营,带动就业2000多人,年税收实现千万级。
“嘉鱼将始终坚持大员上阵、专班推进,持续为中农储等项目做好全方位服务,创造最优越环境,推动项目高质高效发展,早日把项目建成区域性一站式农产品集散中心。”嘉鱼县委副书记、县长胡金云说。
目前,中农储·嘉鱼智慧农博城已成为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推动嘉鱼农产品销售路径实现新突破,让嘉鱼农产品更好地走向全国。
向“绿”而行,文旅康养迸发新动能
4月11日,漫步于船歌岛旅游景区内,蓝天映衬着白云,绿树环绕着湖泊,白湖草原、露营基地等生态景观赏心悦目,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一幅幽美的山水诗意画卷中。
“这里原来可不是这番景象,基本全都是荒山。”恋江湖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投资方副总经理胡敬松说,去年6月景区开工建设后,对荒山进行修整,并种植景观树、铺设绿草皮,目前绿色覆盖率在60%以上。
船歌岛旅游景区属于恋江湖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总投资21亿元,位于三湖连江白湖周边,包含有三个旅游片区,即船歌岛旅游区、茶竹湾旅游区、山湖温泉旅游区。
往恋江湖船歌岛旅游景区项目深处走去,只见不少施工人员们或在铺设路边排水沟,或在清扫道路,或在安装相关设施设备,一派忙碌景象。
“上足人力物力,抢抓晴好天气赶工期。”胡敬松介绍,目前每天有30台套机械和1200余人在现场施工,确保’五一‘节假日正式营业。
推动景区建设,嘉鱼也在同步发力。嘉鱼县成立了现代服务业及康养产业专班,安排专人对接恋江湖项目,全时段、全流程提供服务,着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征地拆迁、用地报批、基础设施建设、水电管网迁改等各方面问题,确保项目高质、高效推进。
据悉,为打造陆码河(蜜泉湖)小流域文旅康养品牌,恋江湖文化生态旅游区后期还将携手蜜泉湖旅游度假区、阿洛亚通用航空旅游综合体等景区,联合申报创建5A级景区。
绿色生态是嘉鱼的最大底色、最大优势。嘉鱼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向“绿”而行,不断深挖本地自然资源潜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低空经济”已然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嘉鱼低空经济的发展,亦是坚持向“绿”而行的结果。
在阿洛亚通用航空旅游综合体项目现场,伴随着机翼的旋转和机器的轰鸣,直升机腾空而起,嘉鱼的秀美山水尽收眼底。
该项目总投资32亿元,利用矿山修复后区域,打造旅游综合体,包含通用航空飞行体验、康养度假等多种旅游业态。
项目负责人王哲介绍,全部建成运营后,年可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综合利税2亿元。
“发展低空经济,嘉鱼可谓‘快人一步、高人一筹、胜人一招’。”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危红霞说,嘉鱼在政策响应、品牌打造、规划设计等方面发力,推动嘉鱼低空经济飞得更早、更久、更远。
目前,嘉鱼不仅聘请专家设计低空经济发展规划,还开展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招商,计划建设航空培训学校、短途运输等项目。
向“绿”而行,嘉鱼大有所为。恋江湖、蜜泉湖、阿洛亚、阿拉丁等文旅康养项目,将不断迸发出新动能,助力这座滨江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书写新的精彩。(咸宁日报记者张大乐、朱哲、宋文虎、王麒、特约记者谢燕子、龙钰)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