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陈莉霖、通讯员周赛)“水稻每亩过千斤。今年大旱,又是复耕复种第一年,也算不错了。”金秋时节,由武汉市东西湖区供销社负责托管的撂荒地完成第一季收获。6535亩玉米、420亩水稻已颗粒归仓。赶农时,冬季的油菜、小麦也在抓紧播种。
“别看现在一点小苗,明年四月这里就是金色的油菜花海。”10月19日,在东西湖区兴工十路两旁,260亩和100亩两片耕地上,借国庆假期后三天的一场及时雨,抢种下去的油菜已经冒出绿芽。这些农田属于东西湖区走马岭街道。前些年,因耕种条件差、种田效益低,出现撂荒现象。2015年起,大量农民将土地流转后,这里成为“项目预留地”,多年来无人耕种。今年,为了盘活“沉睡的土地”,当地启动撂荒地复耕复种。
“一亩都没荒着,每季都不闲着。从土地整饬,到种、管、收、销全环节,不用我们操心。”走马岭街道农办的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荒地变良田,请来了专业的“田保姆”,将1889亩的闲置土地,通过“土地托管”的方式,交给了东西湖区供销社。
据了解,东西湖区供销社共接手了走马岭和新沟镇2个涉农街道近7000亩“闲地”的土地全程托管。由东西湖临空小镇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与郭家台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联合运营,开展“保姆式”复耕复种。
平均每天10台机械作业,高峰期每天达30台,3个月内完成撂荒地复耕。省农资集团供应农药化肥“零加价”,厂家点对点直送,每吨节省100元仓储费。第一季青贮玉米,8月收获。全株玉米作饲料售卖,每吨400元,最高达500元。剩下质量差的杂秆也被切碎、加乳酸菌、塑封裹包,加工成1128包发酵青贮饲料。一包812公斤,囤到冬季时,每吨能卖380至400元,扣去成本可赚20余万元。
机械化、规模化耕作,对成本收益精打细算,第一年还是亏的。因为复耕复种有高额的土地整饬费用,算上种药肥,每亩地成本877元,已投入540多万元。为确保明年油菜和小麦的收成,目前正在细耕土地,预计每亩追加耕种成本600元。“粮仓系国脉”,东西湖区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撂荒地复耕复种,责无旁贷。从长远看,算经济账也不会亏,将通过精耕细作,把撂荒地变成“潜力股”。
“农业三年回本。”郭家台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刚复耕复种又遇旱情,收成不理想,但未来可期。明年将因地制宜,引入土地滴灌系统,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为种夏季蔬菜作准备。
-
回复